English

礼仪教育应走进大学校园

1998-05-20 来源:光明日报 孙莉 袁灵芬 我有话说

年初,首都某大报载文,报道武汉儿童医院花三万元重金聘请北京礼仪学院教授开展礼仪培训引起争议一事。文章指出“医生不只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首先应该是个受人尊敬的人”。笔者以为,礼仪不应单是服务部门促销经营的手段,身为“礼仪之邦”的华夏子孙,礼仪修养应该成为每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杰出代表和具有较高文明程度的阶层,其特殊的位置和身份,更有必要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建设者。基于此,礼仪教育应该尽快走进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的修业内容。

礼仪就是指人们与他人交往的秩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它包括我们平常所说的礼貌、礼节、仪表、仪式和礼俗等多方面的内容。礼仪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在现代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就个人来讲,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等的外在表现;就社会来讲,礼仪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

也许有人认为,礼仪教育是小学和中学的任务。笔者在大学从教多年,从听到和看到的情况认为,礼仪教育应该贯穿于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大学生已完成了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换,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日趋成熟和稳定,但青年人的多动性、自主性、独立性和特有的青春期特征,又造就了办事轻浮、不计后果、缺乏礼仪修养的种种行为。大学校园中,果皮纸屑随意丢弃者有之,言语污秽、出口成“脏”者有之,穿着不整、故作潇洒者有之,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现象,虽不成气候,但却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形象,如果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影响学生本人的生活和事业,更污染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荀子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新时期的人们交际范围的拓展和交往频率的增快,使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个人之间的“礼尚往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礼数不周,就会怡笑大方。而礼仪在友好交往过程中恰好起到了桥梁作用。“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礼仪使人们在友好相处中获得了尊重和被尊重的满足。

某报披露过这样一个消息:数十名大学生应聘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经筛选剩下四名佼佼者,从才学、能力看,四人不分伯仲,于是总裁想出一个主意。在每人面前放上装满咖啡的一次性咖啡杯,让他们饮用,并让其他人员随意出入。这时总裁发现只有一位大学生对办公室的出入人员轻轻点头,并在出门前把咖啡杯放进纸篓里,最后这位同学被录用。而其他三位同学只注意了显示学识和口才,忽视了应有的礼节。可见礼仪修养代表了一个人的品性和文明修养程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